烏達區民族事務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,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,推動了烏達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發展,維護了全區民族團結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?,F將2022年至2023年3月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工作情況匯報如下:
一、工作推進情況
(一)推進落實鄉村振興項目。2022年爭取中央、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13萬元,用于農業產業園現代設施農業研發基地項目,改造提升實驗溫室大棚和綜合服務廳,該項目已完工,項目資金已全部撥付完成。
2023年爭取中央、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37萬元,用于完善農產品加工倉儲功能,推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,加快產業振興有效推動鄉村振興及少數民族發展。該項目目前已完成設計、立項及土地審批相關手續的辦理,目前該項目已進行到做預算階段。
(二)整改社會市面用文工作。為規范社會市面用文工作,創造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,擬定了《烏達區民族事務委員會關于集中整治社會市面用文工作的實施方案》,通過成立社會市面用文集中整治領導小組,制定全區牌匾審核工作臺賬,按片區、階段、類別對我區社會市面用文工作進行全面梳理摸排統計,著力推進社會市面規范用文。開展社會市面用文檢查整頓工作,充分發揮蒙古語翻譯人員、義務監督員、執法人員“三支隊伍”作用,持續推進我區社會市面用文工作的落實整改。
(三)優化民族成份變更辦事流程。切實改進工作作風,強化部門聯動,繼續委托政務服務中心受理民族成份變更事項,進一步優化理順業務流程,通過微信公眾號、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公開宣傳政策及辦理流程,公示咨詢電話,及時答疑解惑。縮短民族成分變更最長時限,在原來40天的基礎上縮短至5個工作日,縮減87.5%的辦理時間,全面落實好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,提高工作效率,確保辦事群眾少跑腿。
(五)落實好創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部署。為推動我區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,制定了《烏達區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》《烏達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展規劃》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工作,拓寬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渠道,引導全區各族干部群眾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不斷增強“三個離不開”“五個認同”。
二、下一步工作計劃
(一)加強宣傳教育,提高思想認識。要進一步加強民族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,這是正確解決和妥善處理好民族問題的前提和保證。要通過多層次、多渠道、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活動,提高廣大干部職工對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、必要性的認識,使“三個離不開”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,從而營造民族團結、社會和睦的良好社會氛圍。
(二)加強宣傳教育,創新宣傳載體。結合我國傳統節日和少數民族特有節日,開展形式多樣、富有特色的宣傳活動,拓寬宣傳渠道。結合“兩月一周”宣傳節點,廣泛開展宣傳活動,深入地宣傳黨地民族理論政策、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。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。通過舉辦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,搭建促進各民族溝通的文化橋梁。
(三)加強服務理念,解群眾實際困難。各相關部門要在加強管理的同時,切實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,尤其要針對少數民族外來流動人口語言和生活習俗不同的實際,充分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,為少數民族群眾辦理合法經營手續提供指導和幫助,幫助其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。
(四)加強溝通聯系,建立預警機制。要通過建立健全聯系溝通機制,及時了解少數民族信息動態,加強調查研究,認真開展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,及時發現可能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,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,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、解決在當地、解決在萌芽狀態。
(五)加強信息反饋,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。建立和形成快速、有效地信息反饋制度,形成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,有關部門相互配合、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,妥善處理涉及民族方面的群體性事件。同時,通過充分發揮民族工作三級網絡工作機制,及時了解少數民族群眾情況,使問題能夠及時、有效地得到解決,切實維護全區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。